研究院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研究院新闻

2024年CFRN青年金融学者春季论坛成功举办

4月7日,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CFRN)共同主办的2024年CFRN青年金融学者春季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刘晓蕾和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CFRN)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担任主席。近60位CFRN青年金融学者论坛成员以及金融领域的青年老师、博士后、博士生受邀围绕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公司金融与企业社会责任、创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等当前热门主题在会上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会议伊始,杨之曙教授代表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CFRN)致辞。他回顾了CFRN自创立以来的发展历程,阐述了该平台在促进金融学术交流和研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杨之曙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领域需要应对新兴的金融科技、市场波动、风险管理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学术界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他强调,金融学科的繁荣发展依赖于青年学者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他对在场青年学者们的热情和才华表达了高度赞赏,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汪勇祥受邀作主旨演讲。汪勇祥教授不仅是金融领域的资深学者,还担任着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和Review of Finance两本国际顶级期刊的副主编。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并针对青年学者如何发表高质量论文提出了建议。其中,他尤其强调了研究选题的重要性。他指出研究主题应当集中而不是过于分散,以便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他还提到,除了资深学者的无私指导,与志同道合的年轻同行建立合作、取长补短同样重要。他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在特定研究领域拓展思路。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别人如何在已有的文献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是退一步审视文献的基本假设,还是进一步发展文献的现有结论?从而,清醒地意识到文献的不足,和可能的前进方向。最后,他就如何评估研究选题、中国问题研究的注意点、以及投稿过程中的思考等问题,为参会者提供了详细的解答。



会议主旨报告环节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宇主持。学术论坛采用与会者报告及讨论的形式,共7篇金融领域前沿研究论文进行了汇报与讨论,分别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阮宏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卢瑞昌以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韩鹏飞主持。



学术论坛一

金融市场与资产定价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麒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郑凌凌分别围绕该主题作出报告。


张麒报告的论文是“Does Market Selection Eliminate Unskilled Investors? Evidence from Chinese Brokerage Account Records”。他在研究中使用中国的经纪账户记录来研究市场选择是否会淘汰非熟练投资者。结果发现,大多数月份退出市场的投资者自开始交易以来的平均累积回报率超过了留下来的投资者。退出概率和累积回报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倒V型,峰值为零。大多数投资者的累积回报率为负,处于倒V型左侧的正倾斜区域,这解释了市场选择的失败。退出和累积回报率之间的关系与投资者整个交易历史上的处置效应一致。



美国波士顿学院David Soloman教授为这篇文章作出了点评。该文章提供了对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的深刻见解,并挑战了市场选择机制的传统观点。尽管文章中市场选择与个人选择之间的框架不够清晰,但它无疑为理解市场动态和个人投资决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这些发现对于投资者、市场监管者和金融教育者都有着重要启示。



郑凌凌在其报告“A Reexamination of Stock Crash Risk”中对股票崩盘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现代技术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她通过检查67个单独的股票崩盘风险决定因素,发现文献中超过一半的决定因素的结果不能被复制。当将决定因素分为18个渠道时,只有4个渠道(即报告质量、卖空、内幕交易和高估值)似乎对未来股市崩盘风险有重大影响。她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许多决定因素的不显著结果部分是由于它们的时变效应,而几个控制变量(如公司规模、ROA和过去的崩溃)进一步降低了这些决定因素在解释股价崩溃方面的作用。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样本外测试,包括LASSO、随机森林和增强回归,都表明只有少数决定因素或渠道表现出显著的预测能力。



开放讨论环节指出,这项研究的关键点是把公司金融关注的内生性问题和资产定价研究关注的预测问题相结合,说明了某些显著的因子在某段时间有不同的表现。此外,与会学者们询问了是否有文献提出关于偏度度量崩盘风险的改进,以及是否有文献从市场崩盘敞口的角度进行研究。


学术论坛二

公司金融与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助理教授邹昆儒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佳分别围绕该主题作出报告。


邹昆儒的报告“Minimum Wages, State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Policies”聚焦于最低工资政策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影响,尤其关注最低工资提高对污染排放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公司平均工资水平上升,但同时伴随着化学需氧量(COD)排放的增加,尤其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一现象反映出企业在面对成本增加时,倾向于牺牲环境保护来平衡成本。然而,当排放成本提高时,最低工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会相应减少,这表明成本转嫁限制和技术制约可能促使企业采取其他策略以减轻环保压力。机制检验发现,最低工资上升会使公司减少对污染物的减排处理。文章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最低工资的福利效应,补充了最低工资对公司环境政策的影响,支撑了国有企业在解决环境外部性上的社会优势。



开放讨论中,与会学者们探讨了最低工资与劳动力成本的关系、环保信息的披露要求、公司在在环境政策监管和劳动力政策监管如何平衡、是否存在环保技术投资的影响等问题。与会学者们进一步讨论了是否可以进一步考虑劳动力流动对企业的作用,省际“断头路”现象对邻近边界识别的影响,以及交叉固定效应的选择等潜在因素。


贺佳的研究“Corporate ESG Profiles and Consumption”通过结合企业ESG数据与信用卡消费记录,探讨了消费者行为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反腐败政策作为差异-差分(DID)分析的外生变量,以媒体报导和消费者关注为视角,揭示了企业提升ESG表现能够显著增加消费,而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该研究不仅补充了有关消费者对公司表现反应的文献,也为理解ESG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新的见解。通过对ESG数据的深入分析,研究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媒体报道和公众关注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对于企业制定策略、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尹翔为文章作出了点评,就ESG数据的合理性、信用卡数据的应用、售价与ESG的关系、消费者对ESG信息的反应、以及ESG结果的主要驱动因素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与在座学者展开了探讨。



学术论坛三

创新金融与经济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俞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陈泽丰、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王素分别围绕该主题作出报告。


彭俞超的研究“Financing R&D”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和银行两个主体的信息不对称模型。研究发现,过度鼓励创新可能让大量企业申请创新贷款,导致贷款市场质量更差,银行更难识别企业的创新能力,银行贷款利率更高,企业创新表现更差,TFP降低。在实证上,文章使用2010年创新城市试点政策,使用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五大行”某一银行的贷款数据,发现研发水平更高和更低的行业贷款利率差异上升。



在开放讨论中,与会学者们探讨了可以考虑进一步对比研发企业的贷款信用评级和贷款久期的变化,以及,可以对比新开始研发的企业与长期研发的企业的“硬信息”和贷款条件是否相同。此外,初创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有可能更高,随着企业年龄增加,创新质量有可能下降,研究中的结论如何改变学者们对于这一典型事实的认知。


陈泽丰的报告题目是“Does Local Protectionism Hurt Growth?”。该文章研究了政府采购的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企业与招标政府在同一个城市的中标概率,构建了政府采购方面的地方保护主义指数。研究发现,地方保护主义会降低GDP增长率,且对当地小型企业进入产生负面影响。从2013-2018年,我国地方保护主义指数逐年上升,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加显著,但在长三角地区这一现象较弱。文章使用2017年国家招投标政策变化作为工具变量缓解了内生性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地方保护主义似乎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这背后隐藏的是真正的本土企业保护,还是本地企业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抑或是不同地区本身披露质量的不同?这一问题在开放讨论中引发了广泛的探讨。与会学者表示,通过加强反腐败措施、提高公开性要求以及检查潜在的陪标圈子等措施,市场可得以更好的发展。


王素在“Can Scientists Help with the Screening of Innovative Start-ups?”报告中使用了2017、2018年上海著名初创企业大赛的数据,比较了风险投资评委和技术专家评委对初创企业的评价差异。研究发现,这两类评委对初创企业风险特征的权衡不同,使用了不同的私人信息和不同的方法。技术专家评委的评价有助于预测企业创新产出,但无法预测企业未来的融资。风险投资评委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才会纳入技术专家评委的评价。总的来说,具有高人力资本的技术专家能提高筛选高潜力初创公司的效率,选出价值更高的初创企业。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李波对文章作出点评。李波指出,通过对风险投资评委和技术专家评委在初创企业评估中的角色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投资决策的过程,并为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她建议未来的研究进一步探索这两类评委如何结合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来做出更为明智的投资决策。



最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天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高昊宇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宇代表会议组织委员会,邀请与会的青年金融学者就如何办好下一次会议、CFRN中国金融学术网如何助力学者成长、投稿金融学术期刊的经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至此,为期一天的2024CFRN青年金融学者春季论坛顺利召开并落下帷幕。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创新不断推进的当下,如何推动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是青年金融学者们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为青年金融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思想的国际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学者就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学术前沿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青年学者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金融学科的发展脉络,为金融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更为适应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需求,打造扎根中国、引领前沿、面向未来、合作共享的中国金融学术新生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供稿:北京大学新金融和创业投资研究中心

编辑:张艳芳

审核:迟永胜